如果說一本好書如同一位好朋友,那么一種優秀的教育思想就是一位好老師。最近我在寒假之余,利用閑暇時間靜下心來讀了《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指南》這本著作,剛開始讀這本書時,感覺晦澀難懂,但堅持讀下來之后,學到了很多關于教師如何更合理有效地評價自己的課堂和學生的知識,受益匪淺。
這本書由教學經驗豐富的詹姆斯·波帕姆編寫,是作者長期思考、不斷總結、反復提煉、多次修訂的新版本,具有深刻的時代性和現實感。本書分為五部分,共15章。第一部分重點解釋了任課教師學習和掌握課堂評價知識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重點介紹了信度、效度和測驗偏差消除問題,主要是幫助教師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第三部分作者探討了選擇——反應測驗、建構——反應測驗、表現性評價、檔案袋評價和情感評價等評價工具的開發和編制問題。有利于提升教師的評價操作能力;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與課堂教學評價密切相關的問題。第五部分進一步討論了評價的兩大功能——評估教師教學和評定學生等級。本書旨在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評價技能,強化教學評價反思,幫助教師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真正的建設者、監督者和推動者,最大程度的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育人作用。
在現如今依據教學效果考核制不斷蔓延的情況下,教師們的任務不僅包括如何教學,也包括如何測驗。現在隨著教學效果考核制在學校中已經居于支配地位,為了讓學生們提高分數,不恰當的測驗越來越多,學生與老師的壓力越來越大,忽略了課堂評價如何才能讓學生最大程度獲益。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教師為什么需要評價:影響公眾對教育效能的看法、有助于評價教師、明確教師的教學目標。因為只有教師真正理解了教學評價的意義,才有可能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課堂評價。
作為一名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評價時我學到了以下幾點:
一、提高評價的信度、效度,盡可能克服偏差
一名教師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必定要制定課堂教學評價。閱讀這本書給我的啟示是制定課堂教學評價一定要慎重,盡最大可能提高評價的信度、效度,克服偏差。為了讓評價更科學、合理、真實有效的反應出學生的真實情況。此外,在閱讀時我對課堂教學評價的形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其實課堂評價不僅僅是紙筆測驗,還有很多形式,尤其是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在語文課堂教學上可以創新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評價。例如:朗讀比賽、口語交際、表演等等,讓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
二、明確評價什么和如何評價
在測驗中作為一名教師要明確測驗的目的,測驗并不是給學生劃定等級,而是教師利用課堂評價結果診斷學生的優勢和不足,進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知識或技能訓練,從而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發展。教師制定的評價一定要盡可能真實的檢測衡量教學質量,而不能脫離實際、自欺欺人。
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價值觀的教育
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博士說過:“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的行為有直接的聯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更多地是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評價,通過分數考核學生和老師。往往疏忽了對學生的價值觀評價、更不用說對學生的情感狀態進行評價。正因為現在大多數學校更關注學生的成績,以成績為中心,減少了價值觀教育,所以現在學生人格扭曲、走上犯罪的道路例子比比皆是。在我的語文課堂上,我非常注重學生們價值觀的教育,比如:上課時,有位學生沒有紅筆,另一位同學積極主動借給他一支,這時我會及時表揚這位助人為樂的同學,慢慢地在班級里像這樣樂于助人的學生越來越多;遇到有的同學不舒服,學生們主動帶不舒服同學去醫務室,我會表揚同學們的善良、互相幫助的品質;遇到某一同學近期語文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我會及時和學生進行深度的交流,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進行溝通疏導,解決問題。我認為一個學生只有具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才能走得更遠,人生才會陽光燦爛。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植入價值觀的教育,慢慢地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這就是積極運用情感評價的作用。
四、及時對學生情感狀態進行評價
這本書中作者的情感評價給我的觸動最大。人的情感狀態對人產生著巨大的影響。比如有的學生剛上初中時學習特別有熱情,然而兩三年后,由于在學習中經歷的失敗比較多,許多原本十分樂觀的孩子對自己產生了消極看法,雖然很努力但是成績還是沒有起色,導致破罐子破摔,最后甚至輟學。這樣的結果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教師們如果能夠關注情感的重要性,在初中四年中讓教學關注學生的情感,經常對學生進行情感狀態評價,及時監測學生的情感狀態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可能類似情況就會減少很多。
最后,我想說的是教學是學校工作永恒的主題,課堂教學又是教學工作的一項最主要的工作。課堂教學離不開評價,教學評價的目的就是不斷改進,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的道路上我們要不斷摸索,找到正確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既能積極、恰當地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又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和不足,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從而更好地讓學生們獲益。